垃圾分類,一般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的使用,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等幾方面的效益。垃圾分類已實施多年,這是一件大好事,市民也有這方面的愿望,但是一些公共場所、社區雖然安裝了分類垃圾箱,可是缺少對垃圾分類的有效監管,加上部分市民也對垃圾分類觀念淡漠,導致不少地方的垃圾收集呈現出混亂狀態。
寧夏路一側小區內的垃圾分類投放點,當固定投放時間后,垃圾分類箱無法打開,地面上堆了不少垃圾。
鼎城小區內的垃圾分類投放點。
垃圾分類投放落實喜憂參半
近日,記者在市區多處采訪調查時發現,設置在市區道路、社區內的垃圾桶大都根據顏色進行了分類,但是市民在實際投放時并沒有進行分類,而是隨意“一鍋燴”投進了垃圾桶;其中不少地方還專門拿出地塊、資金設置了多處垃圾分類收集站,但大多數投放站的投放時間都是早晚兩頭的某個時間段,其它時間則只能將垃圾投放到普通垃圾點,有的人錯過了固定投放時間,只好隨手將垃圾扔在垃圾分類收集站的地面上。其中,在城陽區黑龍江中路附近的秦家小水社區一小區,路邊上一處垃圾分類收集站則成為路人關注的對象。記者注意到,這里設置的垃圾分類收集站建設的十分高大上,還安裝了監控等設施,在醒目位置提示市民定時投放時間為每天上午的6點-9點、下午的4點-6點。如果是非定時投放時間,市民無法將垃圾投放進去,而在一旁的其它垃圾桶則是被各種生活垃圾填的滿滿當當,其中不少生活垃圾都無法裝進垃圾桶而被放在了桶外的地面上,這些垃圾中并沒有進行分類,也有的開始往外流出污水;如果在夏季高溫天氣,垃圾如此堆放極易影響環境衛生等。
城陽區秦家小水社區一小區的垃圾分類收集站內,由于是非集中投放時間,居民將垃圾扔在外邊的垃圾桶內,這里的垃圾桶堆得滿滿當當。
同樣,在市南區寧夏路廣電大廈西南側一開放式小區,同樣新建成的垃圾分類收集站則引人注意,每天固定投放時間分別為上午、晚上的6點半—8點半,其它時間市民則無法打開收集站內的垃圾桶進行投放;而在非投放時間,這里基本每天堆放著不少混合裝在一起的生活垃圾。每天來這里不遠處休閑活動廣場的居民很多,留在地上的垃圾嚴重影響環境衛生。
玻璃垃圾投放區內裝滿了玻璃垃圾。
鼎城小區,智能垃圾分類系統。
垃圾分類指導員現場執勤,指導市民有序投放各類垃圾。
智能垃圾分類系統成新亮點 但需要你會用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科技不斷進步,智能垃圾桶也隨之面世,垃圾桶也變得“高大帥”起來,不僅能支持打卡、掃碼來投放垃圾,還支持人臉識別,如此智能的垃圾桶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是否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尷尬?在市北區瑞昌路附近路邊上的一處智能垃圾分類收集設備安裝有一段時間了,但是記者在等候很長一段時間中前來使用者寥寥無幾。按照多位居民介紹,由于此處居民很多都是老年人,大家對于這種新型的玩意并不是很感興趣,也不會去操作,更多人還是喜歡和習慣性地將垃圾投放到傳統垃圾桶。
垃圾分類需要市民自覺從源頭上進行分類,不少人還是習慣性地將生活垃圾在家中混合在一起。
鼎城小區,智能垃圾分類系統。
合肥路街道作為區重點打造的高質量垃圾分類突破街道,記者來到轄區內的鼎城小區,這里打造的智能垃圾回收箱則有專人指導居民使用,相比此前見到的開放式小區、路邊上設置的智能垃圾回收箱利用效果要好很多。在這里,吳師傅作為垃圾分類指導員,為前來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進行指導,居民們第一次經過他的指導后,以后再來投放垃圾會自己操作使用該智能系統;年輕人可以用手機掃一掃、老年人可以用免費辦理的綠色生活低碳卡進行刷卡投放,家中的廢舊塑料、紡織物、紙殼、玻璃等分類投放進去后,回收機就會對投放的垃圾進行智能識別和稱重,會根據不同廢品的市場價格計算返現到投放者個人賬戶。記者從合肥路街道辦了解到,自引進這套系統以來已經有3000余名居民注冊,每天處理回收垃圾3次、近500公斤左右;目前,類似的智能垃圾回收箱在該街道已經設置了14處,今后將指導和帶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
鼎城小區,市民可以采用刷卡或者掃碼的方式進行垃圾分類投放。
鼎城小區,市民投放垃圾前需要掃碼或者刷卡。
鼎城小區,智能垃圾分類系統。
為何分類這么難 違規將被處罰
記者在采訪中,對于垃圾分類,大部分被采訪者都知道垃圾分類的好處,但是表示自己目前還做不到自覺分類。例如在劉大媽家中,她的廚房中只有一個垃圾桶,里面除了廚余垃圾外還裝有塑料等其它生活垃圾,并不符合在家中做到垃圾分類。劉大媽說,多少年的習慣都是將垃圾全扔到一個袋子里,如果嚴格按照垃圾分類的要求現在得準備好幾個垃圾桶。
市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湛山街道綜合執法中隊對轄區餐飲企業進行垃圾分類的檢查。
這兩個廢棄生活垃圾,需要投放人分開放在不同的垃圾桶。
市北區瑞昌路附近路邊的一處智能垃圾分類箱,記者等候許久沒有見到有人投放垃圾,問詢路人大都表示不會用也不習慣來用。
垃圾分類只靠市民自覺還不行,沒有監督機制也執行不好。市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湛山街道綜合執法中隊對轄區就采取了晝夜檢查相結合,重點加強對公共機構、窗口單位、餐飲企業、物業小區等單位的檢查,堅持“勸導為先、處罰托底”的執法原則,對拒不履行分類義務的單位及個人,依法依規嚴格執法。此前,香港西路某療養院存在“不按照要求設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餐廚垃圾和其它垃圾收集容器標識不規范”等情況,執法部門依據相關規定及程序,已對其作出罰款人民幣5000元的行政處罰。
對于垃圾分類來說,全民素質提升、習慣養成、法規跟進和健全垃圾分類后端建設,遠比放置幾個智能垃圾桶更加重要。
在鼎城小區,年輕人已經習慣用手機掃碼投放分類垃圾。
寧夏路一側小區內的垃圾分類投放點,當固定投放時間后,垃圾分類箱無法打開,地面上堆了不少垃圾。
在八大湖小區內,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投放時間在這里執勤。
在鼎城小區,年輕人已經習慣用手機掃碼投放分類垃圾。
在鼎城小區,年輕人已經習慣用手機掃碼投放分類垃圾。
上一篇:定州市2162個分類垃圾桶安置在哪兒了? |
下一篇:物業垃圾分類不到位 不僅處罰還得整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