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箱、礦泉水瓶等可回收物進藍桶,其他垃圾進灰桶,廚余垃圾抖進綠桶,裝垃圾的袋子順手扔進一旁的灰桶。這樣投放垃圾,朝陽區奧運村街道平安嘉苑小區的大多數居民已能自覺做到。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將滿一年,平安嘉苑小區通過居民、物業、社區、街道的多方合力,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投放率均達到95%。
居民:“什麼時候適應了,習慣也就養成了”
“開始也不適應,現在習慣了,每天扔垃圾基本都是兩個袋子,在家分好才下樓。”家住2號樓的殷寶琪,分享自己分類習慣養成的經歷。
平安嘉苑小區內共有8棟居民樓,1346戶居民。過去,小區內設有19組垃圾桶站,雖然放置的也是綠色、灰色的分類垃圾桶,可大家扔垃圾向來都是“一鍋端”,誰也沒真把分類當回事兒。
去年5月,全市開展垃圾分類,殷寶琪打心裡贊成,可說支持分類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分、不適應。怎麼辦?“不會就學唄,不適應就慢慢適應,什麼時候適應了,習慣也就養成了。”殷寶琪把物業發的垃圾分類宣傳圖表貼在廚房牆上,每產生一樣垃圾就對著圖表認一樣,認清楚了再分別扔進垃圾桶。為了督促自己和家人養成習慣,殷寶琪把客廳的垃圾桶也撤了,“吃完水果,別等,立刻就把果皮扔進廚房的廚余垃圾桶。”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分類扔垃圾,殷寶琪一天就得進出廚房好多趟,可習慣也就在這來來回回中逐漸養成了。
住在3號樓的住戶張深秀,為了培養一家人的垃圾分類習慣,甚至專門往家買了四色垃圾桶,每當家人要扔垃圾前她都會提醒一句“是什麼垃圾?別扔錯桶”。提醒次數多了,家人的分類習慣也養成了。
現在,平安嘉苑小區的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投放率均達到了95%,絕大多數居民已養成了自覺分類的好習慣。“要偶爾看到有沒分類亂扔的,不用物業的人管,我都得上去提醒幾句。”殷寶琪笑著說。
物業:別讓居民覺得太麻煩
平安嘉苑小區現在隻有3處分類投放站點,“撤桶並站”力度大不說,還實施了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分類得以順利開展。小區物業經理李靜昭的訣竅是:物業要把大量工作做在前面。
自從得知要開展垃圾分類,李靜昭就一直琢磨一個問題:原有的19組垃圾桶太多,物業盯不過來,而且出門就是垃圾桶,也不利於居民習慣養成??梢?ldquo;撤桶並站”,怎麼撤、撤多少、撤了之后的桶站怎麼擺、擺在哪兒,這些問題都沒有具體規定,聽誰的?
“聽居民的。實施垃圾分類,說到底得居民每個人都動手,我們得從居民生活便利的角度去想,不能讓居民覺得太麻煩。”通過收集、整合居民意見,走訪其他小區學習經驗,物業公司在小區內選定了3處垃圾分類站點新址,這3個新站點基本都在周圍居民樓間的中心位置,距每棟樓的距離都差不多。怕居民找不到新站點的位置,物業在每個樓門外都張貼了指示圖和平面圖,去哪個站點最方便,一目了然。
在新設置的垃圾分類投放站點,四類垃圾桶設置齊全,站點是半封閉式的,四周有圍擋,頂上有遮陽棚,每天6時至9時、17時至21時,站點開放,垃圾分類指導員會在桶前值守,幫助居民分類投放、二次分揀。
此外,為了方便居民投放垃圾,物業還在每個垃圾桶架上方安裝了兩個滑輪組成的牽引繩拉手,居民不需用手觸摸垃圾桶蓋,拉繩即可﹔小區內還安裝了煙蒂投放桶,方便居民投放煙蒂和隨手使用的擦手紙﹔小區園區保潔人員攜帶掃把和盛放垃圾的簸箕輪流巡視,將居民隨手喝剩的飲料瓶等小件垃圾分類收集。
“最重要的是,社區到底採取什麼樣的垃圾分類模式要一步到位,不能反復調整,否則容易激起大家的逆反情緒,再要讓大家自覺分類就難了。”李靜昭說。為此,物業在去年5月1日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除了征集設施設置的意見,還組織了多場宣傳活動。如今,平安嘉苑小區每天的廚余垃圾量由原來的2至3桶增加到了10至12桶,其他垃圾量由原來的每天120來桶減少到50至60桶,且基本上杜絕了垃圾混裝現象。
街道:統籌規劃“一小區一策”
“去年《條例》實施前,街道挨個走訪了每個小區,實地調研,根據小區的人員構成等實際情況,一小區一策,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制定垃圾分類開展模式。”奧運村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利峰表示,奧運村街道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過程中,一直把居民的體驗感和參與率作為關鍵點,通過街道、社區、物業、居民多方同發力的形式,引導居民參與分類,逐漸養成分類習慣。
去年,奧運村街道共有包括平安嘉苑小區在內的兩個居民小區獲評北京市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目前,街道正在逐步推廣、安裝垃圾分類智能語音提示和視頻監控設備,“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小區的垃圾產生結構,及時掌握垃圾桶滿冒情況,為深入推進垃圾分類提供幫助。”馬利峰說。
上一篇:廚余垃圾單獨收運 肇慶推進城區垃圾分類工作 |
下一篇:楊嘉橋鎮九江村:垃圾分類新模式 構筑美麗鄉村新面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