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層面重視垃圾分類以來,以上海為首的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紛紛陸續出臺相關法律《條例》,促進了垃圾分類全面進入“強制分類時代”。
縱觀目前已經強制分類的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來說,有一定的分類成效是毋庸置疑,但依然存在混投混放現象。時常出現垃圾桶雖然標明了分類,但很多居民卻視而不見,主動進行垃圾分類者屈指可數。在不少垃圾桶周邊,一些外賣盒、塑料瓶和廚余垃圾等堆放在一起,有的垃圾桶里還放著廢電池等有害垃圾,因此“盯桶戰術”成為了常態化的工作。
當前居民在家分類好后,大多數時候抵達投放點后還需“破袋”,由督導員檢查是否分類準確。故很多人提出:“難道不能直接混合投放,運至垃圾處理廠時再進行統一分揀嗎?”對此,設想如果這樣操作,那么垃圾分類的最終意義又是什么呢?小編來告訴你為什么要從個人源頭就應該分好類!
第一:源頭控制,有利于間接遏制鋪張浪費之風
垃圾分類席卷而至的時候,不少市民自嘲垃圾分類“逼瘋”,其實仔細想想,“罪魁禍首”還是垃圾產生量太大了。一定程度上,從源頭上做減法,不僅能直接緩解后續分類的壓力,還將間接遏制鋪張浪費之風,著實是一種科學有效、事半功倍的治理舉措。
第二:中心城區,集中后統一分揀場地難以落實
根據國家和省市關于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有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義務。如果前端不分類,集中后統一分揀,場地難以落實,特別是中心城區,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同時,目前生活垃圾高含水特性和壓縮轉運模式,也決定了不能集中進行規?;謷?。
第三:源頭分類,有利于提升居民環保意識
實行垃圾分類一方面可以解決我國“垃圾圍城”窘境,實現資源持續發展。除此之外,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上,還可以直接樹立居民愛護自然、忠于保護自然的環保意識,垃圾分類只是環保中的“一環”,從長效的科普,讓大家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對整體提高居民環保意識和整體素質提升均有很大的幫助。
實際上,減量經驗,傳遞的是一種思維的轉變。用這樣的綠色標尺衡量我們的生活,可以改變的地方還有很多。如餐廳減少一次性餐具、快遞企業不再追求過度包裝、超市賣場盡量凈菜上市等等,人人起而理性,勢必能匯聚起一股不容小覷的改變力量,從而整體推動城市文明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上一篇:我國分類垃圾桶市場需求旺盛 產銷持續增長 |
下一篇:北京回龍觀醫院扎實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