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早上8點,四川宜賓敘州區南岸綠州家園小區,出門的人們形色匆匆。很多人手里拎著兩樣東西:一個裝垃圾的口袋,一個蓋得嚴嚴實實的綠色小“盲盒”。
在小區道路交匯的公共路段,身著綠色馬甲的保潔阿姨和環保工作人員面帶笑容,招呼大家將垃圾扔進垃圾桶,“盲盒”則放置于指定區域,碼得整整齊齊一字排開……
業主們原來扔垃圾的單元樓垃圾桶,已經被春意盎然的盆栽植物取締,再也看不到垃圾溢出垃圾桶后地面狼藉的樣子,更聞不到垃圾散發的酸臭味,小區環境煥然一新。
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綠色“盲盒”又是什么?
↑小區內原來擺放垃圾桶的位置,被綠色植物裝點
多年的煩惱
半老小區 每天需清運數十個垃圾桶
夏天時臭氣影響住戶和周邊
四川宜賓綠州家園(一期)小區建成于2005年左右,是當時宜賓城區較好的小區,房價略高于同期其他樓盤。跟當下相比,其規劃設計和配套設施,已經日益“老舊”。
綠州家園小區共28棟單體建筑,448戶。小區建筑均為小高層,沒有高層建筑、沒有電梯公寓。因此,綠州家園至今的物業管理費維持在0.82元/平方米,而附近的高檔小區,物管費已達到1.8~2.0元/平方米。
為了方便業主,業委會和小區物管在每個單元樓門口固定位置擺放兩個容積為120升的垃圾桶,業主出門時,可隨手丟棄垃圾。每天,兩名垃圾清運工人需要把數十個垃圾桶中的垃圾運送到小區垃圾中轉站,等待環衛部門集中清運。
由于點多面廣、人手有限等原因,垃圾桶常常被裝滿,垃圾散落地面的現象時有發生。“現在還不熱,感覺不明顯。往年夏天,小區常常散發出酸臭味。”綠州家園小區業委會專職秘書李立松告訴記者。
不僅垃圾桶如此,小區的垃圾中轉站也讓人頗為尷尬。據李立松介紹,由于小區公共區域限制,內部垃圾中轉站只能建在小區大門右側的路邊。天氣一熱,垃圾中轉站附近蚊蠅成群、惡臭難聞,人們只能掩鼻而過。
綠州家園小區背后就是人民路小學南廣路校區操場,有學生向家長反映,夏天偶爾會聞到垃圾的臭味……這令小區業主、業委會和物業服務公司很煩惱,卻又多年無計可施。
終于迎來改變
引入第三方公司試點垃圾分類
從積分制到“盲盒”小區環境越來越好
2020年,宜賓市敘州區城市管理局根據(宜賓縣)撤縣設區后的工作安排,需要在敘州區中心城區開展住宅小區垃圾分類管理試點工作,并獲得了宜賓市城市管理局的項目資金支持(補助)。
“綠州家園小區建成時間不算最長,小區配套也不算新,而且獨立封閉運行、居住人口密集,管理較為集中,只是內部環境相對差一點,通過垃圾分類能改善環境質量,提升業主的垃圾分類意識。”時任敘州區城市管理局局長李招鳳說,選擇這個小區試點具有借鑒意義。
此后,通過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引入湖南“閱球環保”公司,參與綠州家園小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閱球環保工作人員通過對業主上門“家訪”、問卷調查、隨機走訪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業主意見、訴求,了解業主的想法和顧慮。
通過對數百份意見的梳理發現,業主們對于垃圾分類非常支持,只是如何分類卻讓大家感到困惑。很多業主表示,在家把餐廚垃圾和普通垃圾分離了,但是拿到樓下,卻發現裝普通垃圾的桶已經滿了,大家又不得不把普通垃圾也扔進餐廚垃圾桶里混裝……
↑垃圾分類后,清晰干凈的餐廚垃圾“盲盒”
“即使有的業主素質高點,能真正做到餐廚垃圾、普通垃圾分離放置于垃圾桶,但是我們看到清運垃圾的時候,其實又合并在一起清走,感覺是形式,就沒積極性了。”業主周先生告訴記者,在該環保公司于去年11月被引入前,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搞得并不好。
為了解決業主們關心的問題,環保企業采用了撤桶并點、定時定點、以桶換桶的垃圾分類模式:原來單元樓門口的垃圾桶全部被撤除,小區數十個垃圾收集點合并成三個,每天早上7:30~9:30,晚上18:00~20:00定時定點、集中投放垃圾。而原來擺放垃圾桶的幾十個點位,被綠色植物替代。
同時,企業購置了1000余個小型蓋式綠色垃圾桶(小盲盒),每戶業主分配兩個,內配可降解環保垃圾口袋,專門分裝餐廚垃圾:每天早上業主出門,將餐廚垃圾桶帶下樓放于集中收集點,下午回家從桶架上取回一個干干凈凈的垃圾桶,循環往復使用。
“每個餐廚垃圾桶都有自己的樓棟號和專屬二維碼,每家兩個固定垃圾桶反復用。”環保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工作人員每天分兩次用餐廚垃圾清運車集中清運,將餐廚垃圾送走處理,普通垃圾仍由環衛部門處置。
為了提高業主的積極性,環保公司推出了垃圾分類積分制,只要對垃圾分類就可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毛巾、牙膏、肥皂、水杯等生活用品。
成了可復制的“典型”
餐廚垃圾得到有效分離
環境面目一新 業主滿意度超70%
紅星新聞記者記者注意到,垃圾分類改革后的綠州家園小區,在上午9:30到下午18:00的這八個半小時里,垃圾桶這個司空見慣的生活必須品從居民們的公共生活中消失了:白天的大部分時間,綠州家園小區幾乎沒有一個垃圾桶。
而早上和下午,匆匆忙忙的業主手里,除了多出一個綠色小盲盒,其實并沒有額外的負擔。即使早上,綠色盲盒有的很沉重,但總體都是自己家的垃圾,在種類和份量上并無增加。而人們需要做的,只是把餐廚垃圾倒進垃圾桶,這只是舉手之勞。
↑垃圾分類后,“盲盒”專門裝餐廚垃圾
原來出門就是垃圾桶,業主們“隨手扔”習慣了,現在垃圾定時定點投放、白天不見垃圾桶……這樣的變化雖然經過了兩三個月,但有的業主仍感覺不便,甚至有所抱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環保工作人員在綠州家園小區大門、后門位置分別設置了分類垃圾收集點,這里不但可以對餐廚、干濕垃圾分類,甚至將垃圾細分到了過期藥品、電子垃圾、廢舊燈管、廢油漆桶等。這兩個點白天黑夜不打烊,24小時接受業主投放。
↑生活垃圾24小時錯時投放點
據統計,從2021年1月1日開始運營至2月28日止,小區居民共448戶,除去無人居住戶,無廚余垃圾產生戶,參與率高達90%;截至2021年2月28日,共成功分類出廚余垃圾13686公斤,“以桶換桶”8091次,積極參與并堅持“以桶換桶”的投放模式,廚余垃圾分類投放正確率達95%以上。
3月18日上午,來自宜賓市各區、縣的城市管理局負責人、環保服務供應商們參觀了綠州家園小區。多名參觀者表示:綠州家園小區“以桶換桶”的餐廚垃圾分類方式,讓大家感覺耳目一新,具有復制性和可操作性。
宜賓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張鳳樓介紹,一說起垃圾分類,很多人認為需要高科技,需要大投入。其實綠州家園采用的多是原來的老舊設備裝備,只要方法得當,垃圾分類不需要太多高科技設備。
他表示,目前該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已經達到了較好的效果,餐廚垃圾得到了有效分離,小區環境衛生得到了明顯改善。
綠州家園業委會專職秘書李立松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從目前取得的效果來看,垃圾分類對小區衛生環境帶來了明顯改善,業主們的垃圾分類、衛生習慣等也在逐步養成,保守估計業主綜合滿意度在70%以上。
李立松說,如果經過一段時間試運行后,業主完全接受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后,原來小區的數十個垃圾收集點,將全部進行綠化美化,“白天不見垃圾桶”的治理模式將成為綠州家園的常態。
“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我們是完全支持、積極配合的,尤其是‘以桶換桶’分裝餐廚垃圾,是很有創意的辦法。”業主周先生說,以前家里的老人圖方便,難免把吃剩的湯湯水水倒進廁所,稍有不慎就造成堵塞?,F在殘羹剩菜、魚刺骨頭往桶里一裝,再也不用擔心廁所堵塞了。
上一篇:全市示范!海淀這個小區垃圾分類工作這么干! |
下一篇:馬欄街道 西山社區 入戶指導一對一 垃圾分類更精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