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是城市治理“引領時尚”的“關鍵小事”,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大事。
2020年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條例》實施以來,作為連通新街口、夫子廟兩大商圈的核心街道,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結合自身需求,充分融入街道特色,高質量開展垃圾分類小區全覆蓋,形成“黨建引領、網格支撐、人人參與、因地制宜”的洪武路垃圾分類工作模式。
據悉,截至目前,街道完成收集點設施提檔升級小區62個,撤桶并點小區41個,建有Ⅰ類收集點15個、Ⅱ類收集點105個,創建垃圾分類省達標小區4個,市、區示范小區8個。
一、服務民生,營造人人參與廣泛宣傳氛圍
走進馬府新村小區,一間生活垃圾分類房映入眼簾,該分類房采取四分法,將生活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類房后方一排常綠樹木更使該處投放點顯得生機盎然。
“以前生活垃圾管理不規范,又難看又難聞,現在小區出新改造后,垃圾投放點隨處可見,不僅環境變美了,生活質量也跟著提高。”家住馬府新村的王女士告訴記者,馬府新村屬于老舊小區,中老年人居多,原先基礎設施和物業管理都“先天不足”,不僅環境不美觀,還給居民帶來諸多煩惱。
在全市推進老舊小區出新改造背景下,洪武路街道開展馬府新村小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出新改造,不僅設立了4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同時積極發動全社區黨員群眾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工作。
馬府新村垃圾分類房周圍不僅有垃圾分類督導員,也有來自不同崗位的志愿者,有來自街道領導班子的“黨員模范團”,還有來自街道城管執法中隊的“執法宣傳組”,更有由小區積極分子組成的“群眾指導員”。
“群眾是我們垃圾分類工作的主體,密切聯系群眾,是一切工作的基礎。”街道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穩步提升。
“居民家中裝修時,替換下來的大件建材、家具等‘大件垃圾’因為體積龐大,不能放入日常的垃圾房內,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為解決“大件垃圾”隨意堆放問題,馬府新村小區還在小區東北角,專設一處大件及裝修垃圾暫存點,切實解決大件垃圾亂堆、亂丟的問題。
除此之外,社區內隨處可見宣傳標語,每棟樓都張貼著垃圾分類投放指引牌。馬府新村小區作為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是洪武路街道先行先試踐行垃圾分類的一個縮影。
二、主動作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洪武路街道地處主城核心區,緊鄰夫子廟風光帶,轄區內既有水游城、水平方等大型商業綜合體,也有慧園里民國街區等別具特色的老式居民住宅區。洪武路街道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探索老城區垃圾分類新模式。
位于老城南的慧園里小區,是南京僅存的幾處弄式民宅片區,在歷經多次出新改造后,現已成為一條極具民國風情的特色街區?;蹐@里老年人居多,且小區面積小、居住密度大,樓與樓間間距小,常規的集中一個點投放不方便,于是街道在原先垃圾桶的位置上分別擺放密閉智能垃圾分類箱。
在短短200米的弄堂里,每隔20-30米,就擺放著一對灰色的“其他垃圾”智能垃圾箱,有的甚至緊鄰宅門,年紀稍大的住戶不用走太遠,即可輕松完成垃圾分類工作,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而綠色的“廚余垃圾”智能垃圾箱則集中放置于弄堂中段。265戶居民,每戶都有一張“智能垃圾分類卡”,居民在智能垃圾箱處刷卡,就可以摁下按鈕打開箱蓋,進行分類投放。
小區北側還設有一處垃圾分類亭,居民可以分類投放紙張、金屬、塑料等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而在垃圾分類亭的側面,則放置著一臺積分兌換機,居民可以用獲得的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相應物品。
“我們年紀大了,原先都不是很能理解,后來發現垃圾箱就在門口,很方便,分類兌換的垃圾還能買些日用品,不僅自覺遵守,還經常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呼吁全家共同遵守。”慧園里居民唐女士說,慧園里開展撤桶近一年半,社區環境衛生顯著提升,路面整潔有序。
三、“對癥下藥”,大型商業綜合體垃圾箱按需分設
在距離慧園里小區不到500米的地方,就是水游城。作為臨近夫子廟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水游城每天都會接待數以千計來自全國各地的市民游客。針對大型商業綜合體人流量大、分散性強、人員構成復雜等特點,洪武路街道在做好日常分類垃圾桶投放工作的前提下“對癥下藥”。
“因為水游城靠近景區,經常有游客帶著食物路過,因此我們在商場外設有四分類垃圾桶,游客可以將沒吃完的食物投入廚余垃圾桶。”據洪武路街道垃圾分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水游城內設有三分類垃圾桶40個,水游城外的進出口處及馬路邊,則是四分類垃圾桶,商場負一層還配有兩個垃圾房,放置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目前水游城內所有涉及餐飲的商家內均按要求設置四分類垃圾桶,洪武路街道垃圾分類辦公室聯合執法中隊、商場工作人員定期對商場店鋪垃圾分類進行一對一指導、培訓、監督,分發垃圾分類宣傳資料,在商場顯著位置張貼宣傳標語等,聯合商戶共同參與。
四、“黨建+網格”,形成參與垃圾分類強大合力
垃圾分類工作,硬件是基礎,體系是支撐。近年來,洪武路街道充分運用“黨建+網格”模式,將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加強基層治理的有力抓手。何為“黨建+網格”模式?即以黨建為引領,網格為支撐,建立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管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四位一體”聯動機制,組織街道黨員干部下沉社區網格,積極參加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引領帶動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形成強大合力。垃圾分類推進會就是“四位一體”聯動機制的體現。
“請各位同志將昨日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匯報。”龍王廟社區書記魯慧每天中午12點半,都會坐在電腦屏幕前參加街道召開的垃圾分類線上推進會,匯報前一天社區垃圾分類開展情況,并將遇到的難點問題進行探討。據了解,受疫情影響,目前垃圾分類推進會主要通過網絡會議的形式召開,街道、社區主要領導,城管科、物業辦和執法中隊相關負責人等參加會議,梳理每日垃圾分類工作要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尋找解決方法。
針對責任不清、推諉扯皮等問題,洪武路街道按照“屬地+網格”原則,實施網格掛包推進,所有小區逐個明確街道掛包領導、街道掛包干部和社區掛包干部,層層壓實轄區各單位、物管、社區及小區自管組織相關責任人落實末端責任制,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
下一步,洪武路街道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加強日常管理,在分類標準上繼續加強督導,督促各單位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對生活垃圾分類推進有力、績效明顯、分類效果好的社區予以表彰獎勵,將垃圾分類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垃圾分類“洪武路模式”。
上一篇:廣漢“三無小區”垃圾桶換裝“四件套” |
下一篇:環保垃圾桶進社區 助力垃圾分類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