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實訓的企業離上海有名的白玉蘭廣場只有一路之隔,午餐后我會經常到廣場走一走、轉一轉。徜徉在整潔優美的廣場,欣賞著黃浦江兩岸的美麗風光,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偌大的廣場只有零星幾個垃圾箱,再看看周邊的道路也是很遠才有一個垃圾箱,路上也很難見到環衛工人的身影。經過一番打探得知,這是上海開展垃圾分類“撤桶并點”的創新之舉。
那么問題來了:按常理,垃圾分類后應該需要更多垃圾箱才對,上海為何卻反其道而行之呢?“撤桶”之后市民能習慣嗎?環境衛生能保持嗎?對此,“魔都”人民用實際行動給出了響亮的答案:“撤桶并點”的“反彈琵琶”之舉不僅可行,而且收效明顯。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口的不斷增多,身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也曾面臨“垃圾圍城”的困擾。越來越多的垃圾桶,看上去滿足了大家隨手扔垃圾的需求,實則“縱容”了這種陋習,更給城市增加了許多隱性“污染點”。漫步在大街上,三五步間就能聞到垃圾桶散發出的“迷之氣味”,這顯然與國際大都市的形象格格不入。為此,上海參考國際先進經驗,開始探索“撤桶并點”。
一項新政策的出臺,既要有敢為人先的力度,更要有體恤民生的溫度。上海的“撤桶并點”并沒有搞“一刀切”,而是堅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循序漸進、科學管理。“撤桶并點”表面看似簡單的“減法”,背后卻包含著上海人付出的更多“加法”。比如,垃圾桶的密度是在大量的走訪調研后確定的,市民有需求的區域就多設置,垃圾量小的區域則少放置甚至全部撤走。再比如,小區內的垃圾桶一般都設置在進出小區的必經之路上,居民下樓買菜、接送孩子、開車出門都會經過,扔垃圾成了舉手之勞和順路的事。通過“撤桶并點”,環衛壓力減輕了,市民素質提高了,城市形象也實現了大幅提升。
根據日前修訂的《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公共區域的廢物箱數量繼續大幅減少,上?;疖囌?、徐家匯商圈、人民廣場等重點“窗口”區域分類更加精細。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的上海,在垃圾分類的道路上繼續行穩致遠……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青島作為山東的“龍頭”,既要發揚山東人務實勤勞的苦干作風,又要學會上海人創新求變的巧干精神,只有這樣,我們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的征程才會更堅定,步伐才會更有力。
上一篇:垃圾分類春節不停歇 加強宣傳培養全民環保意識 |
下一篇:垃圾分類督導員 耐心督導不松懈 |
|
|||||
|